浙商银行杭州分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浙”里小微扬帆破浪
点击量:53 2025年08月04日

        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演进,成本压力持续攀升……多重挑战叠加下,浙江这片民营经济沃土上的小微制造企业,如同航行于惊涛中的轻舟。作为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依托机制创新与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为“浙”里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铠甲。

      

        机制赋能:破制造企业“信用之茧”

         在杭州临平区周边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园区内,杭州某密封件有限公司的厂房里灯火通明。这家专注于轴承及轮毂单元密封件制造的企业,虽规模不大,但技术实力过硬,是业内知名企业人本轴承的稳定供应商。公司拥有4亩自有土地和5000平方米的自建厂房,年销售收入稳定在2700万元以上。然而,公司负责人却有着难言的烦恼。

        “我们订单不愁,客户优质,但财务成本太高了!”这家公司负责人指着账本解释。企业发展过程中,因不同时期、不同项目的融资需求,先后在多家银行办理了贷款。这些贷款结构分散、期限不一、利率各异,综合年化融资成本居高不下。更关键的是,企业虽有土地证,但因历史原因一直未能办理房产证,无法提供银行普遍要求的房产抵押。这如同套在企业身上的“无形枷锁”,沉重的财务负担严重制约了其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使其在市场竞争中难以轻装上阵。

        转机出现在一场由当地街道组织的小微企业座谈会上。当公司负责人提出“希望能整合负债、降低融资成本”的迫切需求时,浙商银行杭州分行通过其创新构建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街道-银行”联动渠道,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分行高度重视,迅速抽调骨干组成专业的“金融顾问服务小队”。

        服务小队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务实精神。他们4次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不仅在工作日详细调研,更利用周末时间进行“突击”走访。“我们看到的是热火朝天的生产线、熟练操作的工人、码放整齐的成品,以及财务系统里稳定增长的纳税销售数据。”客户经理回忆道。综合评估结论清晰:这是一家具备良好信用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优质小微企业。

   “不能让优质企业仅仅因为缺少一纸房产证,就被挡在低成本融资的大门之外!”分行内部基于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迅速整合前中后台资源展开研讨,分行为其量身定制纯信用授信方案。最终,一笔总额500万元的信用贷款成功获批。

          2025年上半年,浙商银行杭州分行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支付手续费累计让利金额超460万元,累计笔数超71万笔,惠及客户数48318户。

          范式引领:构建小微服务“浙商样本”

        上述杭州某密封件企业的成功蜕变,并非孤例,而是浙商银行杭州分行以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为核心引擎,系统性构建“精准获客-产品适配-生态服务”全闭环服务模式的典型缩影。这套机制的精髓在于:

        “公小联动”,精准滴灌:机制深度整合政府(街道、管委会)、市场等多方数据资源,建立动态更新的“小微白名单”筛选体系。通过与经信、税务、市监、海关等部门的有效联动,银行得以更全面、精准地识别具有真实经营背景、成长潜力但面临阶段性困难的优质小微企业,变“大海捞针”为“精准灌溉”。

        跨域协同,打破壁垒:机制有效打破了银行内部前中后台、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的传统壁垒。当客户需求通过协调机制进入系统后,可迅速组建跨部门团队,实现信息共享、快速响应、协同决策,确保如信用贷款等创新产品能够高效落地,解决企业燃眉之急。

        价值延伸,陪伴成长:服务不止于提供贷款。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将综合金融服务作为机制的重要延伸,通过“金融顾问”驻点、专题培训、政策对接会、资源平台搭建等多种形式,引导并助力小微企业规范公司治理、优化财务管理、提升信用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这套源于实践、行之有效的服务范式,已成功复制推广。它不仅显著拓宽了银行服务小微的广度和深度,带动了结算、代发、财富管理等多元化业务增长,更重要的是切实帮助了一大批小微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突破了融资瓶颈。

        金融活水,贵在精准,重在长效。浙商银行杭州分行正以笃行不怠的姿态,将金融的暖阳精准洒向浙江经济肌体中最活跃、最坚韧的“毛细血管”,助力每一份扎根“浙”里、心怀梦想的小微企业,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征程中,拔节生长,扬帆远航,共同绘就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


来源:浙商银行杭州分行 编辑:余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