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金融”升维至国家战略命题,“构建适配科技创新的金融体制,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成为行业共识,一场以金融重构创新生态的变革浪潮奔涌而至。浙江,这片敢为人先的创业沃土,以“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为硬核抓手,率先按下了产业跃迁“加速键”。
向未来进发,工行浙江省分行以国有大行分支机构的头雁之姿,精准滴灌科技型企业,用心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截至目前,全辖科技贷款余额5100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近1.5万家,最近三年累计增幅分别达75%和50%,为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投早投小 共绘初创企业成长蓝图
浙东山区的仙居县,有一个产业集群正快速崛起,成为当地崭新的产业名片——1.07平方公里的医械小镇集聚了60多家科技型企业,诞生了填补国内空白的胶囊超声内镜机器人等尖端产品,专利800余项,持医械证230多张,博士人才近70名……这座以杨梅闻名的山区小城,正加速向“高精尖”医疗器械重镇华丽转身。
然而,“轻资产、高研发、长周期”的科技型企业,却也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慢”的传统信贷困境。为了寻求破局之道,工行台州仙居支行迎难而上,联合上级专业部门“把脉会诊”,深度剖析产业规律,精准切入核心要素——“含技量”决定“含金量”。对初创医械企业来说,研发投入和持有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是其技术实力和市场准入的核心凭证,更是极具价值的关键无形资产。
在工行浙江省分行科技金融团队的专业支持下,工行仙居支行调研团队大胆创新,突破思维定式,量身定制“医械科创贷”特色融资业务。这个方案基于场景化融资平台,颠覆传统授信逻辑,不单纯依赖传统流水,而是深度聚焦“硬科技”指标,实现对“轻资产”企业核心价值的精准量化,有效填补了初创企业经营初期资金流与巨额研发投入之间的巨大“资金鸿沟”。
“此举不仅是一次成功的产品创新,更是对‘金融精准滴灌科技创新’的有力诠释。只要深刻理解产业、精准把握价值、勇于突破创新,金融就能成为点燃区域高质量发展引擎的火苗。”工行浙江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杭州未来科技城,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2012年,赵中博士创立归创通桥,锚定神经血管介入器械国产化空白。然而,创业维艰,团队蜗居城西一隅,核心产品研发周期长达8年,财报持续亏损……“无抵押、无盈利、无流水”的“三无”困境,恰是传统信贷的盲区。
2018年,归创通桥在余杭区拿下地块,拟建造载药球囊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心,但因为B轮融资未能到位,账面资金告罄。在传统风控逻辑下,亏损企业获大额贷款几无可能。
艰难时刻,工行杭州分行毅然启动“价值重估”,信贷团队多次上门与企业负责人、研发技术人员及销售团队人员沟通,翻阅大量行业研报和外文资料,详细了解行业背景、技术路径等,最终通过科创评级模型和多措并举交叉验证,顺利完成项目审批与投放。
8000万元项目贷款到位,2019年产业园顺利开工建设,2021年归创通桥搬入全新的产业园区,并于当年鸣锣上市,成为余杭区首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十年磨一剑,资金是科技型企业的生命线。从“输血”到“造血”,科技金融的终极价值,就在于让硬科技的火种燎原成光。
针对省内“415X”产业集群中的各类产业,工行浙江省分行将继续深入开展行业分析与产业梳理,实施“一链一策”“一群一策”的精准信贷策略,熟悉产业发展规律,运用产业视角审视企业,因业施策、因地制宜、坚定不移地践行“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经营理念,以更加耐心和专业的姿态,陪伴科技企业的每一步成长。
三维赋能 激活科技型企业无形资产
在服务千千万万科技企业的过程当中,工行浙江省分行深刻洞察到“无形资产的沉睡,实则是新质生产力的资源闲置”。为了切实解决核心痛点、盘活无形资产、重构科技企业价值坐标系,该行走进企业、了解企业、以企业视角来理解企业需求,运用总行给予的产品和政策支持,在知识产权、人才资源、股权资产等多维度协同发力,进一步丰富了金融供给内容。
深耕车载智能硬件领域的杭州HL科技有限公司,手握41项专利,在T-BOX细分市场占据头部地位,之前曾经获得3轮融资、估值达到3亿元,却因“无厂房、少设备”的轻资产属性,与国有大行分支机构缺少交集。
致力于打破技术尖兵的融资困局,工行杭州西湖支行主动研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厘清T-BOX技术壁垒,联动市分行科创中心,参照“技术流+价值流”评价体系,将企业技术储备转化为可量化信用资产。2025年初,首笔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顺利投放,实现了对这家公司的国有大行专业服务“零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突破客户剩余的授信使用而需要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难题,工行杭州西湖支行积极寻求跨界支持,邀约浙江省担保集团共赴企业,量身设计“专利质押+省担增信”组合方案,以其核心发明专利为质押物,投放剩余流动资金贷款600万元,完成浙江金融系统首笔省担保集团合作框架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业务。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05年成立、位于海宁许村的恒生印染,是当地家纺印染行业龙头企业、嘉兴市绿色制造企业。为了吸引和稳定核心人才队伍、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2025年3月份拟向中高管人员、核心技术骨干等实施激励计划,激励股权总计700万元。工行嘉兴海宁支行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组建专业金融服务团队,量身制定个性化的股权激励贷款方案——员工股权激励(持股计划)类贷款业务,为科技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敢破敢立,善作善成——这样的创新基因,早已深植工行浙江省分行的血脉。比如2024年9月,为杭州得翼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办理了全省首笔商投联动科股贷业务,通过落实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创新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成功为科技型企业发放500万元贷款。
传统银行视非上市股权为“低流动性资产”,工行杭州分行却依托总行“科股贷”政策,创新价值评估模型,并通过市场化投资机构的增信与风险共担,明确客户准入门槛,同时联动上级专业部门,进一步评估标的股权价值,实现风险把控双保险。
从“专利质押”到“股权作价”,当银行敢于以专业穿透技术,“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便能挣脱融资枷锁,迈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而工行浙江省分行的创新胆识,正在科技金融的沃土上绽出新篇。截至目前,该行充分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推广应用和产品升级,项下融资余额达63亿元,服务科技型企业270多家,同时在员工股权激励贷款、科技型企业股权质押贷款方面也已开启全新的产品供给,实现知识产权、人才资源、股权资产三维度同向发力,破壁科技型企业“轻资产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