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农商银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交出“高分答卷”
点击量:4274 2022年04月15日

今年以来,浙江农信辖内临海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深耕本土,践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截至20223月末,临海农商银行存贷款规模达904.88亿元,率先在临海市银行机构突破900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交出高分答卷

一、深耕普惠,加速“贷”动乡村振兴路 

一是加强春耕支持。设立5亿元春耕备耕专项信贷资金,保障农业生产资金有效供给。以支行为单位,成立21支“春耕流动服务队”,整理春耕备耕重点客户信息,实行名单制管理,及时深入田间地头、茶园茶企、种养殖基地了解农户贷款资金需求。为破解农户融资、担保难题,大力推广小额普惠信用贷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户给予利率优惠。共投放春耕备耕专项贷款4.7亿元,惠及农户3500余户。

二是扩大普惠覆盖。开展“共富全员大走访”,组织一线员工运用和深化分层走访、网格覆盖体系,深入社区村镇(街道)、学校企业、单位集体,进行点对点服务,有系统有计划地解决客户在普惠金融上的所需所盼。截至3月末,今年累计走访个人29910户,企业6703户,有效建档25449户,共计授信1098户,授信金额3.9亿元

三是打造专属模式。“三农”群体 “量体裁衣推出惠农保” “链贷通” “共富安居贷”  “共富暖心贷”“共富暖蜂贷”“芳华贷”共富科农贷“共富乡村绿色贷”等一系列专项信贷产品。同时,建立对三农服务的业务流程,开通绿色业务通道,缩短业务审批流程,有效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不同类别客户的融资需求。

二、数字赋能,加速共筑融智发展路

一是主动融入乡村治理。与市农村农业局合作推广上线农村“三资”智慧监管系统,不仅让村级报账员办理业务不必再四处“跑腿”,大大提高了资金审批、支付效率,更是让资金流转在阳光下运行,有力强化政府对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将金融服务更好地融入村居治理。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市645个村(社)推广使用。在此基础上,创新村级非现金支付结算方式,探索发行村级公务卡(“村务卡”),进一步规范村务监督和资金监管,全面消除现金账,也让村级资金支出全透明、基层风气更清朗,更好地守住村集体的“钱袋子”。

二是创新数字产品应用。积极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加大数字技术运用,在推广普及面向小微企业的“小微易贷” “小微信保易贷”等数字信贷产品的同时,重磅推出免担保、纯信用、小额度、广覆盖、低门槛的纯数驱型个贷产品“共富市民贷”,有效满足广大市民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需求。截至3月末,共发放“共富市民贷”2618户,合同金额2.37亿元,贷款余额5702万元。

三是推进智慧场景建设。建设交通、旅游、停车场、医疗等智慧支付场景28个,打造吃行玩学医一体的金融场景生态圈。其中智慧交通实现市内陆路交通全覆盖,开通公交路线12条;打造智慧校园4个,通过嵌入消费支付场景,引导学生家长与校园生态联动融合;联合古楼村、溪边村启动ETC停车场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2个。

三、多元联动,加速打通服务效能路

一是深化智慧网点建设。全面完成74家网点的智慧厅堂改造,全行共配备大堂式智柜员机97台,通过大堂经理强化厅堂引导,全面实现厅堂业务办理线上化、协同化、自助化、无纸化、移动化为客户带来智能化、高效能的业务体验。目前,全行智柜员机业务替代率38%,客户单笔业务办理时间缩短了50%

二是构建多元渠道格局。在遍布城乡的 74家营业网点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丰收驿站布局,结合当地需求打造特色化服务平台,实现从单一的金融服务到民生服务的延展。同时加快“丰收互联”金融服务平台推广,搭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网络,为百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截至3月末,丰收驿站总量255家。

三是升级政银联通模式。深化对接相关政务平台,升级“银行+社保”“+医保”“+工商”“+不动产”等服务模式,在网点厅堂布设自助机具及服务专柜,开设了企业注册登记、不动产抵押登记等增值业务,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进一步对接浙里办平台,实现网点社会保障卡“一网通办”代办全覆盖。至3月末,今年已累计办理医保业务6525笔,占全市医保业务总量的90%以上,不动产抵押登记5244笔。


来源:台州市银行业协会 编辑:临海农商银行 郑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