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作为“鱼米之乡”与“科技先锋”,现代农业发展正如火如荼。台州银行业主动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聚焦农业产业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等方向,加大金融资源供给和产品创新力度,因地制宜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腾飞打造坚强内“芯”,助力乡村振兴迈开新步伐。
看数据养青蟹
三门县,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享有“中国青蟹之乡”的美誉,8 万余亩的青蟹养殖水域见证着当地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然而,长期以来,青蟹养殖产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青蟹苗种依赖省外野生苗种。这一现状使得青蟹的品质和产量受自然因素制约,不仅波动频繁,而且在非繁殖季,养殖户常常面临无苗可养的困境,严重阻碍了产业的稳定发展。
过去,每到青蟹养殖季,养殖户们总是忧心忡忡。“那时候,全靠运气,野生苗质量好不好,能不能养活,心里完全没底。”有着多年养殖经验的老张回忆道,“有一年,苗种质量差,大批青蟹在养殖过程中生病死亡,一年的心血都白费了。”养殖户们的无奈与担忧,成了当地青蟹产业发展的“隐痛”。
东航水产育苗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的破局者,以科技为先导,积极探索青蟹养殖的新路径。这家集多项业务于一体的生态农业企业,凭借其省级良种场的优势以及“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的担当,与宁波大学团队携手,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甬台1号”青蟹良种。该良种具备抱卵成功率高、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等显著优势,有效破解了青蟹苗种成活率低、供应不足的难题,为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科技助力的同时,金融的力量也不可或缺。三门县农商银行敏锐地捕捉到东航水产的发展潜力和资金需求,果断为其提供了450万元的融资支持。这笔资金助力企业入驻三门县健跳镇凤凰山农垦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凤凰未来谷。
崭新的厂房内,标准化的养殖池排列有序,池水清澈,一幅现代化养殖的景象跃然眼前。“这里共有140口养殖池,每口池养着300多只青蟹,以往需要多人看管的工作,如今只需一人在系统中设置好参数即可。”公司负责人王杰介绍道。不同于传统依靠海塘资源,在这个“AI养殖场”里,温度、湿度、溶解氧、pH 值等关键养殖指标,都被一套智能系统精准掌控。与传统依赖海塘的养殖方式不同,这里实现了全程数智化控制,构建起“藻-贝-蟹”“卵-苗-蟹”自循环生态系统,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大幅提升了青蟹的品质和产量,10亩基地年产量可达30万只。
对于东航水产而言,金融支持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发展的助推器。王杰感慨道:“我们一直坚信科技能改变青蟹养殖产业,但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资金压力曾让我们举步维艰。农商银行的这笔融资,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有了继续前行的底气。”他进一步阐述了企业的愿景,“未来,我们计划与更多科研机构合作,探索更前沿的养殖技术,比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优化青蟹品种。同时,我们希望通过产业带动,让更多养殖户掌握科学养殖方法,一起把‘三门青蟹’的品牌做大做强,让青蟹成为三门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绿”农资种西瓜
在西瓜界,一直有个“传奇”:市场上每10个大棚西瓜,就有至少7个出自浙江黄岩的瓜农之手。黄岩区共有5.2万名外出瓜农,在全国各地种植各类瓜果百万亩,其中西瓜全产业链产值就达到150亿元。说起黄岩瓜农的诀窍,就不得不提到绿色生产。
何智禹是个在天津武清区种西瓜的黄岩瓜农。这些年,他从几十亩地的小打小闹,一路打拼,发展到现在拥有600多亩的西瓜种植基地。
种西瓜可不是件容易事儿,从选苗、育苗,到施肥、除虫,每个环节都得精心照料。他一直坚持选用科学育种技术筛选和培育的优质品种,用当地瓜农协会推荐的微生物菌剂等生物有机肥料代替传统的高钾肥等化学肥料,还学习应用了大棚多膜覆盖保温避雨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等绿色栽培技术,虽然成本高了点,但种出来的西瓜又甜又脆,深受收购商的青睐,价格也能比普通西瓜高1-2元/斤。靠着这科学种植的法子,他不仅自己赚了钱,还带着同村不少人一起外出种瓜,过上了好日子。
可发展的路上,难题也不少,资金缺口就是最大的“拦路虎”。“我们的绿色农资比普通农资投入高,加上每年租地、请工人,要是前期资金跟不上,这一年的收成就悬了。”何智禹说。
前段时间,他刚从黄岩老家回到天津,黄岩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就带着和北京绿色发展与可持续研究院联合开发的农业绿色信贷认定技术上门了。在了解他的金融服务需求后,对他的生产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通过剖析西瓜种植中可降解塑料薄膜、有机农药、有机化肥、节能农机具等应用场景,与“绿色生产资料库”进行匹配,实施流贷智能绿色认定。
被成功“认绿”后,何智禹享受到了黄岩农商银行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审批走绿色快速通道,贷款享受优惠利率,还有“随借随还”的灵活用款方式。不到2天,200万元的绿色贷款资金就送到了何智禹手上。有了这笔钱,他马上就开始搭建新瓜棚,准备大干一场。这些天,他忙得脚不沾地,但心里特别有盼头,就盼着这数百万株瓜苗能在春天里茁壮成长。
“从前只想着用绿色农资能提高品质,没想到还能因此享受到贷款优惠,黄岩农商银行的这款产品政策好、效率高,真正为我们瓜农解决了难题。”何智禹充满感激地说。
解“黑”科技养虾难题
在滨海而立的台州,对虾是台州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台州临海市桃渚镇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是浙江省无公害水产品和绿色水产品养殖的黄金宝地,被誉为中国“白对虾之乡”。走进桃渚镇下沙的浙江宏野养殖基地,成片的养殖大棚有序排列,一筐筐活蹦乱跳的白对虾正从养殖棚里被捕捞上岸,装箱上车送往全国各地。
基地对虾养殖面积有3000多亩,在浙东乃至整个沿海地区都享有盛名。“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就是靠的科技,现在公司已经有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全省率先了实现白对虾全程标准化养殖,养虾模式也从一年单茬变为多茬,养殖的效率大大提升。”基地负责人黄元明自豪道。
通过科技育虾,宏野海产不仅提高了养殖密度,同时白对虾种苗成活率更是达到惊人的80%以上,比普通养殖方法高了三成。“黑”科技养虾,虽然便捷、高效,但这批“黑科技”设备可不便宜。这套集育苗、养殖、加工的全产业生态链,每年的设备更新、改造、维护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不光如此,为了继续升级养殖技术,每年黄元明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更是不低。
农业银行临海市支行在走访农业龙头企业过程中了解到黄元明的需求,第一时间根据企业白对虾育苗、收获阶段资金使用和回款的季节性特征,为企业提供纯信用、无需担保的“农业龙头企业贷”产品,并开通了绿色通道,在10天内就为其授信发放950万元贷款,解决了“黑”科技养虾的后顾之忧。
“通过科学育苗、科技养虾,现在我们出产的白对虾不仅个头大,产量也多,今年虾亩均产量超过3000斤/亩,最长的接近20厘米”。说到养虾,董事长黄元明嘴角就是止不住的笑意。
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科技“提鲜”,银行信贷保障始终是农户和企业的最大底气。
邮编:310001 传真:0571-87189503
版权所有:浙江省银行业协会 浙ICP备13024687
技术支持:杭州快房传媒有限公司